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常见问题列表 > 群众体育类

“夏练三伏”正当时——暑伏运动不要强练

发布时间:2017-07-20 09:34 信息来源: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点击数:{{ pvCount }} 字号: T  T 

运动不当会伤身 

    现象: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指人们要在至寒至热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只是告诫人们一种执著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如今进入暑伏,天气持续高温,有时还伴有高湿环境。不少人就把原本的室外运动转为了室内,躲避暑热、坚持健身。中午一点,记者走进健身中心,尽管这个时段是休息时间,但是前来健身的人并不少,主要是年轻人群。35岁的魏明磊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他想把身材练得更好些。在他看来,夏季气温高,人体消耗大,锻炼效果更突出。

    专家解读: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杰修博士表示,这是大众健身的误区。其实,温度与运动能力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因此夏季的高温环境,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一般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运动或训练环境视为高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非常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时甚至危及健康,尤其是长时间的运动项目。

    “若在暑伏天进行体育锻炼,由于身体散热减少,代谢增强,体温上升快,血管扩张,出汗多造成体液丢失,心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大量出汗时,较多的电解质随汗液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出现肌肉无力、“抽筋”等现象。同时,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还会造成日射病,就是中暑的学名,出现热痉挛、晕厥、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夏天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需要更为关注运动健康。”赵杰修说,对于大众人群来说,过分强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机体的伤害得不偿失,运动健身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运动要因人而异 

    现象:

    尽管进入伏天,很多老年人还在坚持运动,一些健身爱好者会模仿运动员在高温天气参加运动,已达到突破极限的运动目的。

    专家解读:

    暑伏天健身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老年人。赵杰修解释,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本来就比较高,患心脑血管病的也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因而较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夏练三伏应慎行。

    赵杰修表示,即使是具备长期运动训练经历的运动员,在备战高温环境中的比赛时,也会要求提前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准备。此外,人体对于高温环境中的反应受到年龄、身高和体型、体成分、身体机能等的影响,因此,对不具备系统运动训练经历和高温环境中相关防护知识的普通人而言,在高温条件下参加比赛时存在较大风险。对于那些想参加高温环境中比赛的运动爱好者,他建议其在比赛前咨询运动科学专家、运动防护师、运动医学专科医生等,进行赛前健康筛查和系统的训练准备,一定要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量力而行,避免运动意外的发生。

    对于那些准备在高温天气条件下参加比赛的健身发烧友来说,赵杰修建议,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的热适应训练;掌握比赛环境的相关气候信息,了解相关健康风险,做好应对方案;合理补充水盐,重视营养、睡眠等生活保障;减少身体受热,促进排汗散热(如佩戴遮阳帽、准备湿巾、合理着装)。

健康贴士:合理运动 因人而异 

    赵杰修提醒健身者,暑伏天健身时要合理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装备。当室外温度超过35℃,特别是湿度较大时(如超过60%),要避免长时间在室外运动,如长距离马拉松等,阳光特别强烈时也要减少室外运动,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头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大多数研究认为,傍晚是夏季锻炼的最佳时间,但要注意在晚饭前或晚饭后一个半小时进行。

    健身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他建议,夏季主要考虑游泳、慢跑或健步走、广场舞或健身操、健身气功如五禽戏、八段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5小时为宜;网球、羽毛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更适宜中青年人在有空调的室内运动场地进行。在室外进行运动锻炼时,要选择轻便透气的运动衫和运动鞋袜,有利于排汗,戴太阳镜和遮阳帽,减少强光和高温对头部和眼睛的刺激。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