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的解读二

日期:2015-08-24 10:17 来源:福建省体育局
| | |
  

  浓墨重彩话场馆   千方百计为民生

  “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40%。”这是“闽十条”提出的令人期待的定量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然而,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有场地,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尽管从最近的两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对比来看,福建省体育场地的数量成倍增长,人均场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但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仍亟需创新场馆运营体制、更新管理理念等。就此,“闽十条”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揽子的政策措施。

  福建省第五、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对比

   

  截止时间

  各类体育场地

  总场地

  面积

  总投入金额

  人均场地面积

  场地开放率

  体育

  系统

  场地

  教育

  系统

  场地

  其他

  系统

  场地

  第五次

  2003年底

  30005

  4117

  万平方米

  66.08

  亿元

  1.18

  平方米

  75.10%

  33.25%

  69.19%

  第六次

  2013年底

  67776

  5995.40万平方米

  345.11亿元

  1.59

  平方米

  86.80%

  17.10%

  94.65%

  资源共享——学校体育设施开放

  “在最近的场地,选择最喜欢的项目,然后有个最合适的教练指导。”这是许多健身爱好者心目中理想的健身状态。为了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健身,“闽十条”提出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鼓励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休息日或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利用力度。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据了解,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占我省所有体育场地的60%—70%,而来自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率只有17.10%,与第五次普查数据相比,不升反降。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为何这么低?其实,早在2008年,我省便决定福州格致中学等397所学校为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但开放一年后,一些试点学校便关闭了对外开放的场地,真正向社会开放的屈指可数。福州第十六中学的德育室主任林老师无奈地说:“学校不是不想为附近居民健身提供便利,而是因为有很多顾虑:一是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学校必须派人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外来人员如果在体育锻炼中弄坏体育设施,其责任分担存在不确定因素;三是由于一些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方面担心某些不法分子携带危险物品混杂其中;四是外来人员如果在锻炼时受伤,学校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在假期更是无法及时施救。采访中,许多中小学分管体育设施的老师及保安都说出了与林老师一样的顾虑——安全、管理和经费成为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瓶颈。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闽十条”提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所需安保、设施建设维护、意外险费用等纳入部门综合预算中统筹安排”的重要举措,还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福建师范大学体科院许红峰教授说:“经费的保障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但这仅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他建议:“要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首先要达成共识,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取得较好成效的地区、单位进行调研,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其次要深入基层召开一定范围(397所开放校为主要对象)的座谈会,全面了解影响开放的因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实施细则。”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面向有组织的社区居民,二是通过学校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给校内外的学生提供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许红峰表示:“俱乐部(体育社团)与体育传统校(学校)合作,是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解决自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规范化,减少运行成本;同时还有助于推动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

    【他山之石】日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非常之多,他们没有体育场馆设施,没有体育器材。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和当地的学校合作,学校出场地,他们免费为学校上体育课。在课外活动时,学校将体育设施开放给俱乐部使用,体育设施得以综合有效利用,学校还可以不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却有一批经验丰富、服务态度一流的老师,对俱乐部而言,这些老师又是俱乐部的形象宣传者。俱乐部课外开设体育教室、体育专项班,在学校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就近上课,课程更具连续性。学生首先在体育课上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合适的体育项目后,在课外的体育教室和体育专项班中会得到技术的提高。由于体育专项班(日本称为体育少年团)对体育器材的要求非常高,对保护装置也有相应的要求,他们的做法是积极和文部省联系,在各级体育协会的协作下开展体育专项班,专项班的老师大部分由现役和退役运动员组成。

  实现双赢——场馆运营创新提升

  “闽十条”提出,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特许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提升场馆运营效能。扶持和培育一批体育场馆专业运营管理实体。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建立健全体育场馆服务标准。

  福建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12年正式成立,由“一场两馆”(原福建省体育中心、福建省游泳跳水馆、福建省体育馆)合并而成。目前中心共有十几个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2014年全年共接待健身群众803万人次。省奥体中心副主任杨清云表示:“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改进道路交通拓宽健身跑道、开放风雨跑道及专业塑胶跑道等,让市民健身“风雨无阻”;通过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供免费的国民体质监测等做法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闽十条”出台后,省奥体中心也在思索着如何借此“东风”创新场馆运营,杨清云说:“我中心游泳馆培训学员人数逐年增加,今后将从特色培训入手,利用体育为中考必考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体育考试项目的培训班。中心还将继续引进更多市民感兴趣的、高水平的专业体育赛事及面向社会承接各类体育活动,拓宽办赛思路,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落成的、即将举办首届青运会的海峡奥体中心在“后青运时代”如何创新运营,也备受关注。负责将海峡奥体中心市场化运作的福州市文体产业开发运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陈华说:“我们将围绕“以体为本、多元发展”的经营思路,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实现场馆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增强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力争实现“一场三馆”功能利用和运营效益最大化。”

  陈华表示,首先将通过多渠道招商引资、开办展览、举办商业演出等方式,为功能房日常运营带来附加值服务及租金收入。其次,发展大众健身类体育项目,把各赛事场馆、户外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开设羽毛球、篮球、足球、武术等培训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品牌文体培训基地;第三,还将开发系列融合福州地域特色和体育产业特色的文体旅游项目,将海峡奥体中心打造成为福州又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

  据陈华介绍,福州市文体产业开发运营有限公司除了根据市场对场馆需求的实际情况面向市民进行错峰开放场馆,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外,还会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体育赛事,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好赛事运营,从招商、票务、商家互动、配套活动等多方面调动社会资源来盘活赛事,让更多人参与到赛事中来,激活体育消费。

  【他山之石】 美国在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美国,成功的大型体育场馆虽然在运营管理方面并非遵循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场馆经营活动在“以体为本”的基础上,致力于多元化经营;注重市场营销,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场馆的经济附加值;人力资源管理和场馆维护科学化,形成一整套科学经营管理流水线——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流水线;运营管理模式发展到成熟阶段,大多采用集团化托管模式,政府基本退出运营管理职能;在政府等机构的监管下,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积极吸引大型企业赞助,重视场馆内广告市场开发。

   加快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经费每年不少于7000万元

  

  “闽十条”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2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闽十条”强调要强化城乡规划支持,同时也要政府合理安排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予以优先支持。   “闽十条”鼓励利用城区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改建体育场馆,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和健身步道建设,推广三人制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等新型场地设施,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7000万元予以支持。“福州市在这一点上已走在前面,他们计划今年在福州的五个区建成100个小型运动场,项目包括篮球、五人制足球、羽毛球、门球等等。这些小型运动场散布在各个社区内,为广大老百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便利,在促进全民健身的同时也拉动了体育消费,对我们这样的体育用品企业来说,也创造了很好的商机。”深圳好家庭公司副总颜恭福表示。

  

  “闽十条”还提出两个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对此,许红峰建议:“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乡镇及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的过程一定要注意设施的建设与规划相结合,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真正老百姓需求的健身实施;要突出关注场地设施建设后的管理、维护、使用。”

  这两个100%是构建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便民的重要体现。两个100%的实现,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在新产品研发、产品更新换代、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售后服务、拓展产业业态等均具有巨大的潜在商机。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这两个100%应该足够为我省助力中国健康产业、圆梦全民健康蓝图划上重墨的一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