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福建体坛

体育课堂 | 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快来get正确“排水”姿势

日期:2023-07-12 10:27 来源:燕赵体育
| | |

炎炎夏日,游泳的人越来越多,耳朵进水的情况也发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不仅立刻能使耳道不适立刻得到缓解,还能预防细菌病毒的感染。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 

耳内进水后,我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这样做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导致耳部疾病。 

单足跳跃法,外耳道“排水”的正确姿势

外耳道进了水后,我们会感觉到耳朵一下子就“蒙住”了,听别人说话声音变小了,耳朵像塞着棉花一样。如果外耳道通畅或者进水量少,通过咀嚼动作或是侧头单脚跳动作,可以将水排除。水流出来时由于温差的原因,会觉得有温热的液体流出,顿时症状完全缓解,效果立竿见影。 

单足跳跃法: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但是有些时候进去的水却不那么容易流出来,因为外耳道并不是像真水桶一样壁都是直的,它有个弧度,前面向后凸,后面向前凸,因此,在做上述“排水”动作时,配合将耳朵往后拉的动作,使“水桶”壁尽量直,提高“自主排水”的成功率。 

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尽快到医院

当通过上述办法无法将外耳道内的水排出,或水排出后耳部的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时,需尽快到医院就诊,不建议自行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适得其反。 

●外耳道狭窄。一些人天生外耳道狭窄或外耳道口狭小,水易进难出,这时可在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下将水吸除。一般不建议自行清理,容易出现挫伤外耳道,甚至戳破鼓膜的情况。 

●耵聍栓塞。耵聍,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耳屎”。“耳屎”一遇水就会发胀膨大,会导致耳痛、听力下降、耳内堵塞感症状,自行掏耳可能将耵聍送进外耳道深部,加重不适,这时需要在耳鼻喉科医生的协助下将耵聍清理。 

●外耳道炎。有些人耳道内比较干净,但是进水之后还是觉得耳朵不舒服。因为外耳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只有一个开口,进水之后,如果不及时清理,容易滋生细菌、霉菌,从而引发外耳道炎。 

●有鼓膜穿孔或化脓性中耳炎病史。鼓膜是中耳的屏障,可以有效保护中耳不受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袭。一些人以往得过鼓膜穿孔或化脓性中耳炎,游泳进水后,容易污染中耳,造成中耳反复感染,出现流脓等情况。因此,这类人群一般尽量避免游泳,或者尝试用专门的防水耳塞来预防进水。 

附件下载: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