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福建体坛

运动员与学校的双向奔赴!福建这场供需见面会成功举行

日期:2023-08-17 10:02 来源:福建体育融媒体
| | |

  8月16日,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馆内人潮涌动。一场由福建省退役运动员与学校为主角的供需见面会在此举行。当天,共有86名退役运动员和80多所学校共同参加,现场达成19个就业意向 

 

  运动员先培训,再上岗 

  

据了解,今年4月,省体育局联合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率先出台了《福建省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改变“体育教师”单一模式为“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岗位设置新模式,推动解决学校体育教师力量不足和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拓宽优秀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发展通道,实现普及体育运动、提高专项技能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 

 

  为了助推退役运动员向学校教练员身份转变,福建省体育局主办了福建省2023年退役运动员任学校教练员暨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形式,系统学习转型“学校教练员”所需的知识技能,让运动员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 

  “通过培训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福建省皮划艇退役运动员林夏莲表示,通过培训让她理解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不理解”来源于站位不同,进而双方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作为一名老师、教练员,她需要全方位考虑问题。 

  

运动员:这政策来得正好 

  “您是厦门思明的?”“不,我是来自龙岩的。”在永定区第三中学的招聘区内,林夏莲递上自己的简历,与招聘单位沟通学校用人需求。这是她今天投的第四份简历,但是她还是信心满满。“我想让学校的学生了解皮划艇项目的趣味性和延展性。”她说。 

  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200米单人划艇第八名、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第三名,22岁的林夏莲在皮划艇项目里是名老将,但在她第一份工作——房地产中介面前,她却是个完全的新手。经过基础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林夏莲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全面了解房源、分析客户需求、房子朝向布局,这些都需要房产中介工作经验积累,而这也是她最缺的。“这些比我们训练难得多。”

  正是这段“弯路”,让林夏莲决心要继续从事体育事业。在她看来,《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其提供了就业平台。她要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专项培训,实现运动员到学校教练员的转型。“我期待我心仪的学校能选上我。”她说。

 

  刚刚退役的福建排球运动员林越馨也参加了本次供需见面会,并与福州高级中学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在退役之初,她便考虑往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方向就业,第一时间关注了《实施办法》。“教书育人其实是件很光荣的事。”她说。

  林越馨为了本次供需见面会,做足了前期准备:前往福州高级中学,了解学校环境,以及学校的体育专项。“学校有排球队,刚好专业对口。”在她看来,运动队与学校行事风格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完全用管理训练队的方式管理学生。

  

学校:急需专业体育人才 

  

在本次供需见面会上,少有校长亲自坐镇招聘工作,蔡叶涛便是其中一个。作为福州延安中学的校长,他期待招聘游泳和篮球专业的合适人才,缓解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蔡叶涛表示,尤其在中考体育期间,大多数体育教师精力用于中考成绩提升,反而让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师力量弱化。 

 

  由于福州延安中学也曾引进过专业运动员担任教师岗位,蔡叶涛对于退役运动员有着特别的理解。“他们集体荣誉感特别强。”蔡叶涛表示,专业运动员经过国家队训练经验,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以及训练吃苦的精神,可以让他们实现从运动员到学校教练员的“无缝衔接”。 

  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在省市篮球比赛成绩亮眼,这次也希望通过供需见面会招聘合适的篮球人才。在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康凯看来,现在运动队要求越来越高,也趋于专业化,需要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一职,让该校篮球项目走得更长远。 

  田径是永定区第二中学的特色体育项目,一直以来缺少专业的教练,只能依托区体校联合培养学生。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温炜荣表示,通过学校教练员岗位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训练,避免学生在训练地与学校间来回奔波。“这样,家长也会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他说。
 

  


 

 
附件下载: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