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福建体坛

福建体育高光·城市巡礼——福州:用体育展现城市实力

日期:2024-01-22 15:22 来源:福建体育融媒体
| | |

  梳理过往,展望新年 

  福建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近期将推出 

  高光 · 城市巡礼系列专题 

  回顾福建体育各地市体育系统 

  2023年的奋进之路 

  展望2024年的发展新征程 

  今天一起来看看 

  为推动福建体育高质量发展 

  今天一起来看看  

  为推动福建体育高质量发展  

  福州体育怎么做!  

  2023年以来,福州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体育工作竞技体育展现城市实力、重大赛事显示国际风范、全民健身增进群众福祉、体育产业蓄势赋能发展“四大功能”,高昂干事激情、坚持“三争三领”,实现“一份答卷”夯实“发展大成效”:全市体育场地数量增加至2.7万个,居全省首位,人均体育面积2.63平方米;全国体育消费试点人均消费增幅位列全国第四,体育产业总产出实现增长6.8%;亚运获六金,首届学青会成绩列全国第七,省锦标赛获25个团体第一,实现竞技体育“三个突破”;年度举办十项大型赛事活动,其中,三大赛事获列省级品牌赛事。  

  2023年成绩 

  竞技体育 展现硬实力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福州市9名运动员参赛获6金1银1铜,参赛人数、获金牌数、奖牌数全面超越上届。48名福州运动员进入全国学青会20大项决赛,共取得17金15银14铜,打破(超)世界青年记录、亚洲青年记录6次,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七。  

  出台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形成人才引进、项目建设、奖励扶持等政策闭环。建成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7个,体育进校园数量达20项惠及200多所学校,11个市队项目多元主体举办。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省年度赛斩获25枚金牌,成绩重回全省首位。  

 

  举办赛事 显示国际范 

  2023年福州成功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福州马拉松、电竞福州2023、WCBA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ITF世界网球巡回赛(福州站)、世界女子围棋赛暨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等十大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品牌赛事占省级六大品牌赛事一半。十大赛事直接参与人群达30万人,龙舟、马拉松、电竞、围棋等重要赛事经济效益突破10亿元,大型赛事成为城市国际展示窗口。  

  重点深化龙舟、武术、棒垒球等项目交流,中华龙舟大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组织八支队伍参赛交流;世界女子围棋赛有13名国外棋手、3支国际人工智能队伍参赛;2023中国田径大众田径达标系列赛、海峡两岸门球邀请赛、两岸青年橄榄球等活动以运动健身为纽带,为两岸群众搭建了深度融合平台……  

  打造全民健身 幸福版图 

  以打造“精品社区”“妇女儿童友好城市”等为抓手,实施10类400多个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项目,畅通城乡社区设施“毛细血管”,“一地一公园”地标运动带基本形成,全市建成开放智慧体育公园9处,在建智慧体育公园5处,居全省首位。

  大力拓展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年度新增市、县级体育俱乐部约16家,体育组织按时年报率提升至90%,为近年最高。社会体育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约269项次,利用社会资本约1023万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34%、27%,直接参与人数达5.35万人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增量扩面,市级开展各类培训班23场次,培训约万余人,探索健身指导进社区与志愿服务同行,健身指导受益人群突破5万人次。榕e动”平台入驻80个场馆,64个协会俱乐部,共有39.79万用户,服务点击量达49万余次。

  推动体育产业 提质增效 

  创建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级1家、省级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

  深入推动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办好体育促消费活动,丰富越野、冰雪、马术、电竞等新兴领域产品供给;打造“体育+旅游”九条河湖水上运动带。经统计,全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2536元,年均增长21.7%,居全省第二,两年试点人均消费增加48.13%,增幅位列全国40个城市第4名。

  2024年展望 

  对接群众需求 增进健康福祉 

  以智能化提升改造为主,实施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改造、健身路径智能化更新等工程,新增社区智慧运动角、乡镇全民健身共享中心、国球进公园进社区等建设项目,保持200个以上全民健身项目建设规模;以“四季”为轴,打造群众赛事品牌打造,各县(市)区以“假日体育”为重点,以镇村(社区)为面,保持每个县(市)区10项次以上全民健身活动频率;引导和支持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及体育健身中心等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

  竞技队伍 提升综合实力 

  做好2024巴黎奥运会、粤港澳全运会参赛保障。抓牢省运会备战工作,推行项目制管理模式,围绕“一县一品”,制定备战项目规模、人才引进、训练管理等方面中长期发展计划。;推行以体育系统为主体、教育系统为支撑、协会(俱乐部)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体教结合、体社结合模式,挖掘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学校的潜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向省队的输送力度,激励县(市)区向市级输送优秀苗子,力争常年输送到省级以上集训运动员达到50人以上。

  激发内生活力 迈进体育多业态融合 

  争创3-4个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做好中央商务区、中升地铁城等重点体育用地规划建设;大力实施“体育+”,引导永泰、晋安、闽清等县(市)区开发集运动休闲、地域文化、竞赛表演为一体的精品体旅线路和产品。以鼓楼、仓山、长乐、福清等核心区,努力打造以活动策划、工艺设计、体育动漫、网络传媒、电子竞技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休闲产业集群。

  盘活赛事经济 扩大综合效益 

  力争引入1-2项符合城市气质的高端赛事;围绕赛事策划线上线下全链条活动,着重将赛事活动与培育消费群体结合,发挥赛事活动激发市场活力、培养消费习惯、补链促链强链作用,培育体育人口,夯实大众消费基础;培育3-5项具备山海特色、全省影响力的“一县一精品”特色赛事品牌。

附件下载: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