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村BA”霸屏一周,点燃盛夏激情,球场上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吸引线下线上观赛人数近3亿人,带动直接、间接消费达2.316亿元以上。全国首届“村气排”在长泰成功举办,把扎根漳州的气排球文化推向全国,真正达到了“借助一粒球,沸腾一座城”的效果。
2024年,福建省体育局将认真总结经验,多措并举,重点培育一批“三农”特色鲜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乡村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赛事+农业经济+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模式,以体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赛事“流量”换产业“增量”。
01 建立一套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联合发改、教育、财政、农业农村、住建、文旅、卫健、妇联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村BA等农村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对赛事安全领域的要求进行规范,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福建省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系列赛事的通知》,统筹抓好全省农村体育赛事。
二是丰富农民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坚持打造“运动健身进万家”全民健身赛事品牌,通过举办村系列体育赛事,打造高品质体育生活,把比赛办成老百姓的节日,引导农民群众经常性开展体育锻炼,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节期间,全省举办村级赛事活动超250场,参与人数近40万。
三是完善乡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福建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乡村居民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从2002年起,连续23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新建一大批多功能运动场、乡村口袋体育公园、乡村运动角、笼式篮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为农民群众健身增添好去处。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
02 打造一张福建乡村体育IP
一是主动履职,调动省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部门主动履职,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2024年福建省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系列赛事,以体育为平台,农业、旅游、文化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促进乡村大发展、乡风更文明,推动农民多增收、为乡村经济赋能。
二是打破“部门办体育”壁垒,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市场开发,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办体育,发动相关企业、民间组织、乡贤乡亲等提供赞助支持,解决政府办赛资金不足的缺陷,确保赛事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三是全省“一盘棋”打造村系列赛事。2024年福建省村系列赛事主要包括村BA、村气排、村舞、村跑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赛事按照乡村选拔赛、地市分站赛、省级总决赛分阶段进行,时间跨度全年。通过扩大规模、提高频次、延长赛程等方式,改变各地固定节日开展村级赛事的模式,扩大影响力,让乡村赛事在八闽大地全年开花。
四是用互联网文化、移动端思维统领赛事传播。加强与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沟通联系,积极构建包括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的媒体矩阵,提升赛事的活跃度、热度、知名度。同时让赛事社交属性唱主角,设置与系列赛相关的Tag话题,建立社交账号矩阵,邀请网络大V、乡村KOL、篮球KOL创作相关短视频,吸引更多网民参与话题讨论,在互联网上呈现福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良好形象。
03 探索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体育赛事与三农融合。要求村系列的各级比赛全部在农村体育场地举办,参赛运动员全部来自乡镇,比赛坚持农民自发组织,除省级总决赛的项目,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举办村跑(乡村健康跑)、健身秧歌(鼓)、舞龙舞狮、龙舟、传统武术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赛事期间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网络直播,推广各地特色农业,以体育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
二是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把赛事放在“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等福建乡村旅游特色村,比赛期间同步举办乡村旅游产品推介,吸引省外、省内群众到福建乡村观赛、购物、旅游,鼓励各地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促进乡村体育大发展。
三是体育赛事与传统民俗融合。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素有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说法,舞龙舞狮、赛龙舟、传统武术等民俗运动在福建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鼓励各地将村系列赛事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在体育比赛中穿插民俗表演,在民俗活动中创新体育赛事模式,让“体育过节”成为节庆新民俗、社会新风尚。
扫码关注福建体育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