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FJ00204-0100-2011-00005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福建省体育局 | 生成日期 | 2011-03-01 |
索 引 号 | FJ00204-0100-2011-00005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福建省体育局 |
生成日期 | 2011-03-01 |
群众性体育组织,简称省体总(英文译文FUJIAN SPORTS FEDERATION,缩写FJSF),前身为中华体育总会福建分会,成立于1952年12月,在福建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体委)未成立时,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主管全省体育的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中央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体育运动计划并领导与督促全省各体育组织实施,设计并审查本省重要运动场地建筑设备及运动用品等。1956年省体委成立,中华体育总会福建分会改名为福建体育总会。2000年机构改革,省体委改为福建省体育局,与福建省体育总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属机关事业编制。
机构改革后的福建省体育总会是福建省委、省政府联系体育工作的纽带,是省委、省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其业务范围主要是:宣传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大力促进体育社会化;对体育运动的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举办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省性比赛和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向运动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奋勇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树立遵纪守法观念;组织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科研教学等专题调查研究和咨询活动,促进体育科学化,加强与全省各级体育组织、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开展国际间和外省间及对台的体育交流,举办和参加国际、全国和各省、市的体育竞赛。
省体总成立以来,领导机构逐渐健全,团体会员逐年增加,初步形成了以九个地、市体育总会为主,行业系统、单项协会为辅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截止至2002年12月,共有设区市体育总会8个、全省性单项体协28个、省级行业体协15个和省级体育俱乐部9个。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各体育类社团的职能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传统民族体育和近代体育活动,满足了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和健身的需求,使我省独具特色的沿海经济改革省份的群众体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省委书记叶飞、程序曾任过省体总名誉主席。历任主席有:许或青、李威(女)、秦光、王浩、荆福生、林景华、蔡天初、石增兴。
地 址:福州市五四路158号环球广场B-19
邮政编码:350005
办公室:0591-87807018 87806958
值班室:0591-87810885 87806958
传 真:0591-87814487
网 址: http://www.fjty.gov.cn/
福建体育总会近年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以规治体,推进体育社团在有机管理下健康发展。
1、为发挥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使其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省体育总会以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有关文件为依据,先后制定下发了《福建省体育社团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福建省体育单项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福建省体育社团考核评比办法》、《福建省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管理有关规定》,统一全省管理标准,完善了省级体育社团的管理与措施,促进了我省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2、结合每年的年度检查,重点对体育社团从政治方向、业务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审核,先后对机构不全、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13家协会进行注销(省银鹰体育协会、省煤炭体育协会、水电部闽江工程局体育协会、省体育记者协会、省摩托车运动协会、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和省健美协会等),增加成立了9家条件成熟、群众热情较高的体育类行业体协或项目协会(省体育用品联合会、省直机关老年人体育协会、省登山协会、省无线电协会、省航空模型运动协会、省水上运动协会、省交通体育协会、省中专技校体育协会和省航空运动协会),省体育舞蹈协会、省健身健美协会、省健身操协会、省中学生体育协会和省汽车运动联合会正在酝酿成立之中。
3、根据近年来发展较快、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本着积极培育的精神,先后又成立了铁人三项、健身、高仕足球棋、围棋、登山、篮球和汽车运动俱乐部等21个省级民办非企业体育类单位,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的俱乐部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之中。
二、培育扶植,增强体育社团自我"造血"机能。
2001年,协助一民营企业投入600万元,征用山地200亩,在福州郊区建立了全省首家福建赛车场;在国家4A级旅游区冠豸山,与连城县政府共同开发,通过举办国际悬崖跳水比赛、全国记者攀岩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悬崖跳水、跳伞、攀岩训练基地的建设,既满足了群众健身需要,又为当地群众致富提供了又一条途径。针对群众自发的登山健身热情剧增、安全问题相当突出的情况,牵头组织省登山协会等单位专题探讨登山安全问题,利用移动、联通公司在我省完善的通讯网络,建立集报警、定位、查询为一体的全省登山安全短信平台在全省登山协会中试用;同时从省级体彩公益金中拨出45万元专款,配备野外救援设置和车辆,成立"福建省登山户外运动救援中心",并与110、120联动,在为广大登山爱好者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又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参与,达到了政府、社会、协会、爱好者满意的"四赢"效果。
三、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全国性群众体育赛事。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分别于2000年、2002年在浙江宁波和四川绵阳举办第一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这是我国非奥运体育项目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我省连续两届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获奖牌36块(金牌13块、银牌13块、铜牌10块),名次位于全国前列。仅2002年以来,省体育总会还先后资助支持门球、铁人三项、围棋、体育集邮、汽车、摩托车等15个协会(俱乐部)组队参加全国性单项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8块、银牌13块、铜牌11块。
附:福建省体育协会组织名录
序号 |
协 会 名 称 |
成 立 时 间 |
1 |
福建省排球协会 |
1963年6月1日 |
2 |
福建省乒乓球协会 |
1963年7月22日 |
3 |
福建省田径协会 |
1963年7月28日 |
4 |
福建省游泳协会 |
1963年8月10日 |
5 |
福建省篮球协会 |
1963年9月29日 |
6 |
福建省棋牌协会(1963年11月4日成立的省棋类协会和1985年成立的桥牌协会合并) |
1995年9月 |
7 |
福建省足球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8 |
福建省羽毛球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9 |
福建省体操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10 |
福建省举重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11 |
福建省网球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12 |
福建省射击运动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13 |
福建省武术协会 |
1979年4月8日 |
14 |
福建省信鸽协会 |
1986年1月12日 |
15 |
福建省龙舟协会 |
1987年3月19日 |
16 |
福建省台球协会 |
1991年9月8日 |
17 |
福建省汽车运动协会 |
1997年3月28日 |
18 |
福建省无线电运动协会 |
1992年4月8日 |
19 |
福建省钓鱼协会 |
1989年9月8日 |
20 |
福建省保龄球协会 |
1995年10月8日 |
21 |
福建省高尔夫球协会 |
1998年9月11日 |
22 |
福建省航空模型协会 |
1988年9月 |
23 |
福建省登山协会 |
1998年9月11日 |
24 |
福建省门球协会 |
1987年5月11日 |
25 |
福建省水上运动协会(从省帆船协会改名) |
1993年 |
26 |
福建省体育用品联合会 |
1993年5月18日 |
27 |
福建省体育集邮协会 |
1991年9月18日 |
28 |
福建省航空运动协会 |
2002年5月29日 |
29 |
福建省高等学校体育协会 |
1960年4月 |
30 |
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
1983年12月17日 |
31 |
福建省残疾人体育协会(原为1984年2月25日成立的省伤残人体育协会) |
1999年9月 |
32 |
福建省电力体育协会 |
1985年7月10日 |
33 |
福建省林业体育协会 |
1986年9月13日 |
34 |
福建省职工体育协会 |
1986年11月20日 |
35 |
福建省轻纺职工体育协会 |
1987年5月12日 |
36 |
福建省交通体育协会 |
1992年4月 |
37 |
福建省农民体育协会 |
1988年3月 |
38 |
福建省直机关老年人体育协会 |
1984年1月 |
39 |
福建省火车头体育协会 |
1976年 |
40 |
福建省中专学校体育协会 |
1988年3月 |
41 |
福建省前卫体育协会 |
1984年11月 |
42 |
福建省技工学校体育协会 |
1991年3月 |
43 |
福建省邮电体育协会 |
1988年3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