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 > 赛场花絮
11月27日晚,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南平成功举行,盛会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体育战线在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书写华章。福建体育今起推出特别专题“八闽体育风采”,展示近年来八闽各地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展现八闽体育战线风采。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第十七届省运会不仅是南平市首次承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对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行走在闽北大地,省运之风无处不在。
南平市体育中心
办好盛会展形象
南平市体育中心是第十七届省运会的主会场,开幕式和大部分赛事将在此举办。作为南平市最大的体育中心,南平市体育中心占地面积435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总投资17.5亿元,主要由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及配套用房组成,可举办全国单项田径等赛事及其他大型活动。
南平市体育中心的外观设计结合了武夷茶花的构思理念,用民间折纸的设计手法构造两座武夷茶花造型的建筑。建筑立面中每榀如同一只千纸鹤翅膀,而由这几十只翅膀组合而成的椭圆则犹如一朵盛开的白色茶花。
23日,随着省运会开幕式临近,备受关注的吉祥物“楠楠”“萍萍”正式登陆“武夷甄选”抖音号。以武夷茶、竹笋为原型设计的可爱卡通形象,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本届省运会吉祥物是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指导设计,来自苏州的设计师徐广伟创作。“楠字含木,萍字含水,组合成‘楠萍’的地名,山水有相逢,草木亦含情,象征着南平山水相融的大生态环境。”徐广伟说。
做好准备的不仅是“楠楠”“萍萍”,更有千千万万为办好盛会时刻准备的工作人员。
武夷学院遴选招募2300名志愿者
统筹安排开闭幕式期间4000余人食宿,针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类分级闭环管理。
组建了12个医疗专家组及14支医疗队伍,实时研判风险并完善医疗保障。
招募6000余名赛会储备志愿者、2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并完成系列专项培训。
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使“福”文化和武夷山、茶叶、朱子、建盏等闽北文化全面展现。
工作人员测试无线信号
南平市正坚持“高效、节俭、安全”办会理念,优化服务保障,高效有序组织赛事,努力呈现一场彰显福建特色和南平元素的文体盛宴。
全力备战创佳绩
在日前落幕的省运会青少年部女子举重比赛中,南平代表团取得8金6银3铜的好成绩,成为该项目的最大赢家。
陈姝菁获本届省运会南平举重队首金
举重是南平的优势项目,曾培养过张国政、丁建军、吴美锦等世界冠军。依靠着力打造市有龙头、县有拳头、校有传统的训练格局和人才梯队,近年来南平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南平市少体校和邵武市少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以举重为代表的各类体育领军人才正不断涌现。
举重教练张国政 获得雅典奥运会69公斤级冠军
立足山区城市经济实力不突出、人口基数小、县域间距离远等特点,南平注重抓好项目布局,除了市本级承担的项目外,根据各地特点将项目分解到各县(市、区),各自负责承担1~2个项目的组队、训练和参赛工作。
南平皮划艇、赛艇运动员在建瓯徐墩水上中心比赛基地训练
因地制宜的政策,结出了竞赛成绩的硕果。在省运会已完赛的22个项目中(共29项),南平市代表团获得44枚金牌,创历史最高纪录,排球、篮球、拳击、散打等多个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南平代表队选手王裕翔(左)在男子少年乙组60公斤级决赛中夺冠
惠及民生促发展
南平市体育中心外的花海公园,是与省运会筹备同步进行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不仅将脚下原先的荒山变成了休闲的好去处,也极大改善了周围的交通条件。
花海公园美如画(陈琦辉 摄)
花海公园建设融入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山体保护为基础,布局了海绵沟和雨水花园以及大面积生态停车场。既节约了开支,又实现了显山露水,形成了方便市民健身的环体育中心“活力带”。今年来,武夷新区完成的城市景观提升点已达30个以上。
花海公园(张行健/摄)
全民健身立产业
体育事业在南平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品质的提升上。筹备省运会以来,南平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0场次以上,新建体育场馆6个,改造14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超全省平均水平。
浦城新城全民健身中心
2020全民健身运动会南平市全国自行车爬坡(松溪)分站赛
“全民健身进企业”南平市企业职工趣味运动会
全民健身深入人心,体育产业也趁势而上。立足闽北丰富的山水资源,南平积极打造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户外山地运动基地、健身休闲基地。邵武云灵山、大武夷超级山径赛等5个单位、赛事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基地)……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发展机制,使赛事经济价值链大大延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